推荐要闻

当前位置:首页> 作品展示

让网络谣言灰飞烟灭 无所遁形;还网络空间天高云淡 气正风清

发布时间:2024-07-30

        第二届菏泽市优秀网络举报辟谣作品征集活动获奖作品

        作者名称:刘传轩

        作品类别:文章类




让网络谣言灰飞烟灭、无所遁形

还网络空间天高云淡、气正风清

 

网络事业,蓬勃发展、成就辉煌

据《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(2024)》显示:截至2023年12月,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.74亿,网民使用率达98.3%;2023年,包括长视频、短视频、直播、音频等领域在内的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,达11524.81亿元,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存续企业共有66万余家;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.5亿个,职业主播数量达1508万人,主要短视频平台日均短视频更新量近8000万,日直播场次超过350万场。短短二十年,我国网络技术及网络视听业务,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从互联网、到微博、到微信、快手、抖音,网络技术、网络事业、网络视听发展之快,用户数量、从业机构数量、从业者体量之多,用户规模、市场规模、信息量之大,亘古未有。我国网络工程、网络技术、网络产业发展之快前所未有,发展成果之丰硕、发展质量之高发展成就之辉煌前所未有,一举进入信息时代、互联网时代、数字化时代,极大地加快了我国信息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进程,极大地拓展了世界空间、缩短了世界的距离,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工作、生产、生活和交流方式。

网络空间,群雄四起、异彩纷呈

网络一经诞生,便势如破竹,如洪水猛兽般,一路高歌,一路过关斩将、攻城拔寨,迅速占据市场、占据人心。干败了收音机、录音机、电视机、电话、手表等等众多传统电器和工具,俘虏了现金、银行卡、身份验证等一众虚拟支付手段和方式。人人都可申请用户及账号,人人都可已成为作者、演员,人人都可做主播,人人都是自媒体,人人都可自由发表言论,网络、手机、流量成为人们的标配,成为了解世界、观察世界、交流世界的利器,没有网络和手机几乎无法出门、无法交流、无法生存,没有网络和手机寸步难行、无所适从。

网络迅速发展,仿佛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,打开通往财富的闸门。一时间,网络世界、网络空间内,群雄四起、百家争鸣,各大网站、网络平台、电商平台、信息化平台等等网络经营运营主体,如雨后春笋;网络账号、网络主播、网络视听等网络账号和网络用户更是多如牛毛、数不胜数;网络信息更是铺天盖地、汹汹如潮、纷至沓来。卖货的、卖呆的、卖萌的、卖丑的、卖乖的、卖惨的,生旦净末丑、酸甜苦辣咸,赤橙黄绿青蓝紫、白加黑,人生百味,人间百态,世间万象,人情冷暖,可谓千奇百怪、五光十色、五花八门、五味杂陈,上至天文、下至地理、中间人文,无所不包、无所不有、无奇不有,视频音频、语言文字,视觉盛宴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。但打开窗口难免会飞进苍蝇,各种问题、风险和隐患也接踵而至,网络黑客、网络诈骗、网络纠纷、网络谣言、虚假信息、不法经营等等,网络安全受到严重挑战。特别是网络谣言、网络舆情也成为焦点、热点、难点问题,让人闻之色变。

网络谣言,此伏彼起、乱象丛生

言论自由,不是无法无天、信口雌黄,不是闿顾事实、无中生有、炮制谣言,自由的前提是遵纪守法、诚实守信、不违背公序良俗。但一部分网络经营主体、网络主播、网络用户,为了“红”,为了“火”,为了名、为了利,为了圈粉吸金,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,铤而走险、背道而驰,更有甚者,颠倒黑白、信口开河、造谣生事,炮制谣言,唯恐天下不乱,严重败坏社会风气,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。究其谣言产生根源,无非是为了个人利益、个人恩怨、个人偏见、个人喜好等一己私利,有的是无事生非、无中生有、异想天开,编造谣言;有的是道听途说、人云亦云、以讹传讹,散布谣言;有的罔顾事实、断章取义、添油加醋、夸大其词,无限放大谣言;有的是掐头去尾、移花接木、张冠李戴炮制谣言;有的是出于仇恨、仇敌、仇富、仇视社会,妖言惑众,胡编乱造谣言。但不论出于何种心理、以何种方式,网络一旦产生,都将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不可挽回的损失,甚至是家破人亡的悲剧或国际影响。人言可畏,谣言更可畏、更可恨,这其中既有网络谣言制造者、散布者、炮制者的无事生非,更有不明就里的网络平台、网民的加持和推波助澜。谣言之害猛于虎,群众深恶痛绝,深受其害,公众讳莫如深,怨声载道。

 网络治理,势在必行、刻不容缓

网络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自由天地,既是社会公众了解、沟通世界的窗口,也是加快推动智能化、数字化进程和建设数字中国、网络强国的重要举措,还是党和政府宣传政策、听取民意、加强对自我监督的重要载体、渠道和平台,也是了解社情民情、听取民意和呼声的重要途径和言路。如一些贪腐案件的发现侦破、一些事件剧情的反转、一些事情的推进等等,不得不归功于网络。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,必须抓紧抓好抓实,维护公平正义,维护国家总体安全,保障安全发展、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。网络问题固然不少,但也不能因噎废食,必须处理好正反两个方面的关系、发挥好两方面的作用,按照宽严相济、松弛有度、疏堵结合的原则,加强管理、治理和监理,坚决避免一统就死、一放就乱、一紧就断、一松就散的现象。

网络空间是无限的空间、是自由的空间,但绝不是为所欲为、制造谣言、借刀杀人的空间;网络世界是广阔的天地、自由的天地,但绝不是法外之地、不法之地,也决不是违法者的藏身之地,不能让违法者逍遥法外,也不存在法不责众。治理网络谣言必须多管齐下,走法制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道路,健全法制、明确责任、完善机制、加强管理、强化监管,让网络谣言灰飞烟灭,让网络谣言制造者无所遁形,使网络空间天高云淡,还网络空间气正风清,进而树立诚实守信的网络风尚,净化网络生态,推动网络绿色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 

一、加强网络立法,健全网络法治体系

良法善治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网络是自由天地,但绝不是法外之地,必须加强网络空间管理立法,加强网络法治建设,明确建设主体、管理主体、经营主体、使用主体等的各方主体的责利、责任和义务,明确经营户、管理者和使用人主体企业权利和行为规范,严厉对违法行为的法制约束和惩处,进而实现依法建网、依法管网、文明上网、自觉护网,使网络管理、清理、治理,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,以法治维护网络安全和绿色发展。

二、明确职责权限,夯实平台监管责任

网络谣言固然可恨,但网络运营公司或主体作为平台管理、运营、牟利主体,对利用本平台发布的信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,责无旁贷,应负第一主体责任。正是平台的审核把关不严、监管不力,存在监管漏洞甚至是放纵,才使得网络谣言的出台、扩大和发酵,更有甚者,为扩大影响、打造网红、牟取暴利等,推波助澜,以致一发不可收,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严重后果。因此,必须按照谁管理、谁运营、谁监管、谁负责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,增强网络平台的管理意识和核查责任,加强对所发布信息的审查,把好关网络谣言来源的第一道关口,堵塞管理监督漏洞,严格控制和约束不法信息、不实信息的上传,避免或减少网络谣言的发布、发表和发酵。

三、强化管理监督,加强网络空间管理

(一)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以避免社会公众不明就里,揣测、猜度,甚至想当然的主观臆断,编排演绎故事,扰乱视听,以致谣言发酵、发散,造成恐慌、形成损失。要先“避谣”,不能等到谣言出来再辟谣。对重大事件、突发事件、网络舆情等,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,澄清事实,以正视听,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,净化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,同时引导公众不信谣不传谣。

(二)充分利用网络辟谣平台。谣言就是谣言,只要让事实早日大白于天下,谣言就会不攻自破。网络谣言诞生于“无知”。在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,要充分利用辟谣平台,及时发布网络谣言信息及权威真实信息,对网络谣言进行辟谣,避免社会公众的误传误导。事实胜于雄辩,公众了解了事实真相,谣言就会不攻自破、灰飞烟灭。

(三)加强网络空间管理监督。网络空间,鱼龙混杂、良莠不齐、善恶难分、真假难辨,利用网络编造、炮制、散布网络谣言的时有发生,仅靠网信部门监管治理根本不现实,既无职权,也无渠道和设备,也还缺乏技术手段和专业力量,必须齐抓共管、协调联动、综合施治,公安、工商、网监、网信、工信、电信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、各司其职,充分利用各自职能优势、技术优势,加强对网络管理、运营、经营行为的监管和审查监督,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审查,严格审查、严格监管,把谣言屏蔽网屏以下、网络之外,保障网络安全,净化网络空间。同时,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落实整改,及时更正或下架谣言信息。 

四、完善体制机制,科学网络空间管理

(一)建立网络辟谣联动机制。我国网络平台、网络经营主体众多,网络用户更是数不胜数,网络谣言一旦传播,散发散播速度非常快,在政府及职能部门加强审查监管、澄清事实、及时辟谣的同时,要建立网络辟谣联动机制,各大网站、各大平台同步转发更正,同步辟谣,共同把网络谣言斩草除根、斩尽杀绝,同步阻断网络谣言的传播发酵,避免事态扩散、扩大。

(二)建立信息过滤跟踪机制。网络谣言虽然无法未卜先知、制止于无形,但可防可控,要通过技术手段和审查监督,防患于未然、消灭于萌芽。建议通过对关键字词、敏感字段进行筛查过滤,实施分类分级监督管控,实行绿、黄、橙、红四级管理,“绿色”为安全级信息、“黄色”为跟踪级信息、“橙色”为限制级信息、“红色”为禁止级信息。对黄色、橙色疑似信息与有关权威信息进行比对,并进行跟踪,将不实信息、网络谣言拒之网外、拒之门外,确保信息真实、属实,避免网络谣言的误传误导。

(三)实行网络实名制备案制。辟谣有一定滞后性,等谣言产生再去辟谣,影响和危害己产生,为时已晚,况且有些影响和危害难以消除和根除。因此,必须树立防控为先、预防为主的理念,必须严密防控,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之内。建议对申请域名、网名、用户网实行实名制备案,便于管理、查责、追责、问责,对违规违法运营主体、经营主体及使用者,采取封网、封号、限制权限、永久封禁等措施,彻底铲除害群之马、网络毒瘤。

五、加强网络治理,维护晴朗网络生态

(一)加大网络法制教育宣传力度。我国14亿人口,网络视听用户10.74亿,如除去高龄老人和年幼儿童,几乎全都是网民,可谓全民皆兵。如此庞大群体,来自五湖四海,工农商学兵,层次不一、成分复杂、认知不同,在加强立法、建全法制的同时,必须加强法制宣传,使网络法制规范、网络使用规范、网络行为规范及惩戒措施家喻户晓、人尽皆知。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引导,增强网络平台、网络主体、网络用户科学建网、严格管网、文明上网、安全用网、积极护网的自觉性。另外,教育引导网络主体、网络用户增强自我管理、自我规范、自我净化、自我约束、自我保护,切实保护好个人账号、信息及隐私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利益。

(二)加大网络谣言主体打击力度。网络是自由空间、自由天地,但绝不是为所欲为的法外之地,有关部门在协同作战、强化监管的同时,要对重点领域、重点平台加强抽查巡查,依据事实及其所造成经济名誉损失和不良后果,对编造、炮制、散布谣言、违法运营和经营的,必须予以严厉打击、严肃处理,该关闲的关闭;该吊销的吊销;该取缔的取缔;该封号的封号;该处罚的处罚;该判刑的判刑,严厉打击炮制、发布网络谣言、违法经营等不法行为,坚决彻底的打击网络违规违法犯罪行为,提高网络法制的震慑力和威慑力,引导建设者、经营者、使用者自觉维护网络环境,清爽网络空间。

(三)加大网络谣言行为惩戒力度。对别有用心编造、炮制、散布网络谣言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,要加大惩戒力度,违法经营主体和造谣生事者付出惨痛代价、付出违法成本承担违法后果,为自己的不法行为买单。如将涉事公司企业及其主要责任人打入黑名单、取消执业资格、取缔经营场所列入失信名单等等,要让造谣生事者、无事生非者,臭名远扬、无地自容、寸步难行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决不能让无知者无畏、让守法者寒心。

(四)加大网络谣言举报奖惩力度。重赏之下必有勇必有勇夫。在畅通举报渠道的同时,应建立网络违法、网络谣言举报奖励激励机制,对举报内容一经查实,要对违法主休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惩罚惩处,同时对揭发人、检举人、举报人及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奖励,并严格为检举揭发举报人严格保密,引导社会公众敢于揭发、勇于揭发,激浊扬清,增强公众同不发行为做斗争的骨气、勇气和底气。以树立鲜明导向,激励公众秉持正义、主持正义,使更多的人踊跃投身到维护网络正义中来,自觉自愿地保护网络安全、维护网络生态,减少网络违法犯罪,共同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、网络环境,共同维护网络安全、信息安全,共同打造安全、和谐、清朗的网络世界。

网络工程是国之重器,网络安全是国之大者。建设数字中国、网络强国、确保网络安全,是建设现代化强国、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性、关键性工程和重要支撑,必须确保安全、绿色、高质量发展,传递好声音、传播正能量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和坚强支撑。




菏泽市委网信办©版权所有 举报热线:0530-5310390    举报邮箱:hzswxfwzx@163.com
  • 菏泽网信
    菏泽网信
  • 菏泽网信微博
  • 菏泽网信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