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要闻

  • 【谣言粉碎机】在线辟谣!关于社保,这几个方面你别上当

    谣言:领取了电子社保卡之后,原来的实体社保卡将不能使用。辟谣:很多人申领了电子社保卡后,担心实体社保...

    查看详情 2023.04.19
  • 【谣言粉碎机】警惕2023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与培训谣言!

    根据菏泽人事考试网4月7日发布的《关于2023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》安排,2023...

    查看详情 2023.04.18
  • 【谣言粉碎机】假的!假的!收到此类短信,勿信!速删!

    查看详情 2023.04.11
  • 【谣言粉碎机】2023年,这些谣言别再信了

    查看详情 2023.04.11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> 菏力辟谣 > 谣言粉碎机

    【谣言粉碎机】吃这些食物后开车,真会被误判酒驾吗?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8-07

    “刚吃了几个荔枝,开车时酒精检测仪居然响了,这可怎么办?”“才咬了一口腐乳,不会被当成酒驾处理吧?”在日常生活里,不少司机都遭遇过类似困惑。实际上,这些说法并非毫无根据,然而大家无需过度担忧。许多日常食物确实有可能致使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发出短暂警报,但并不会真正构成酒驾违法行为。

    一些食物之所以和酒精检测产生联系,主要和它们的成分、制作流程以及储存条件相关。就拿常见的糕点来说,像蛋黄派、提拉米苏等,在制作时常常会加入酒精。这是因为酒精不仅能让糕点的口感变得更为松软,还具备延长保质期的作用。虽然这些糕点里的酒精含量不算高,可一旦残留在口腔中,凭借呼气式酒精检测仪的高灵敏度,很容易就能检测出来。

    发酵类食物同样是导致检测异常的常见因素,例如腐乳、醉虾醉蟹、糟鸡糟肉等。以腐乳为例,在发酵过程中,微生物会分解部分有机物,进而产生少量酒精;而醉虾醉蟹这类食物,是用酒浸泡制作的,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酒精。当人们食用了这些食物后,口腔内会残留酒精,要是短时间内进行呼气检测,极有可能出现超标提示。

    还有一些水果在特定状况下也可能引发检测异常。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荔枝,像榴莲、葡萄等含糖量高的水果也在此列。要是这些水果存放时间过久,或者出现破损,果皮和果肉表面的酵母菌就会把糖分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。并且,在咀嚼水果时,口腔中的部分细菌会在无氧环境下,将残留的糖分转化为少量酒精。尽管产生的酒精量微乎其微,可由于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极为灵敏,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检测到。

    不过,通过食物摄入的酒精残留与真正饮酒有着本质区别。饮酒后,酒精会进入血液,并在体内进行代谢;而食物中的酒精大多停留在口腔内,代谢速度相当快。一般而言,吃完这类食物后,只需等待10到15分钟,待口腔内的酒精挥发干净,再次进行复测,检测结果就会恢复正常。

    要是遇到检测报警的情况,司机不用慌张。可以主动向交警说明自己食用过可能含有酒精的食物,并申请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测。要是对呼气检测结果存在异议,还能申请血液酒精检测。因为食物中的酒精很难进入血液,所以血液酒精浓度通常不会达到酒驾标准(血液中酒精含量≥20mg/100ml),更不会达到醉驾标准(血液中酒精含量≥80mg/100ml)。


    菏泽市委网信办©版权所有 举报热线:0530-5310390    举报邮箱:hzswxfwzx@163.com
  • 菏泽网信
    菏泽网信
  • 菏泽网信微博
  • 菏泽网信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