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一到,高温天气频繁“上线”,中暑也成了这个季节的常见健康隐患。有的只是轻微头晕,有的却出现高热、昏迷,甚至危及生命。其实,中暑是完全可以预防的,掌握这些知识点,就能帮你安然度夏。
什么是中暑?
简单来说,中暑是人体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下,体温调节功能失调,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,导致核心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。根据严重程度,可分为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。其中,重症中暑(如热射病)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,死亡率较高,必须高度重视。
这些人群更容易中暑
老年人:体温调节能力下降,对高温更敏感。
婴幼儿:身体代谢快,但散热功能尚未完善。
户外工作者: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出汗多、水分流失快。
慢性病患者:如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等患者,身体调节能力较弱。
肥胖人群:体内脂肪厚,散热效率低。
预防中暑,做好这几点
1. 科学补水,别等渴了才喝
高温天要主动喝水,每次200毫升左右,少量多次,别一次性猛灌。
大量出汗后,可适当喝些淡盐水或运动饮料,补充流失的钠、钾等电解质。
避免过量饮用冷饮,以免刺激胃肠道。
2. 做好防晒和降温
外出时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;如需外出,建议戴宽檐帽、太阳镜,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,减少皮肤暴露。
随身携带遮阳伞、小风扇,尽量在阴凉处活动。
室内保持通风,开空调时温度别调太低(建议28℃左右)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。
3. 合理饮食,清淡为主
多吃新鲜蔬果,比如西瓜、黄瓜、绿豆、苦瓜等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清热解暑。
少吃辛辣、油腻食物,避免加重肠胃负担。
可适当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,比如绿豆汤、冬瓜汤,但脾胃虚寒者要适量。
4. 保证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
高温天体力消耗大,要保证充足睡眠,中午可适当午休30分钟,帮助恢复体力。
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或工作,感觉疲劳时及时停下休息。
出现这些症状,可能是中暑了
先兆中暑:头晕、头痛、口渴、多汗、全身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。
轻症中暑:除上述症状外,还可能出现体温升高(38℃以上)、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,或四肢湿冷、面色苍白、恶心呕吐等。
如果出现以上情况,要立即离开高温环境,到阴凉通风处休息,解开衣物,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,喝些淡盐水。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(比如体温超过38.5℃、意识模糊、抽搐等),一定要及时就医,别拖延!
夏天虽然炎热,但只要做好防护,就能有效避免中暑。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地享受夏日时光,尤其是户外工作的朋友们,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