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要闻

当前位置:首页> 菏力辟谣 > 反诈小讲堂

【反诈小讲堂】警惕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——青少年防诈骗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7-17

随着中小学生接触网络时间增多,诈骗分子也更多地把黑手伸向孩子。为此希望学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,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。为帮助学生和家长辨识骗局,本篇文章揭露了常见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。


01

中小学生常见诈骗形式


一、免费游戏皮肤陷阱

诈骗分子谎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、皮肤,诱导孩子通过家长手机开启“屏幕共享”,通过“激活、认证、验证”骗取钱财。


二、威胁恐吓下套

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、游戏社区等发布信息,诱骗未成年人加入QQ群、微信群,然后假冒警察、律师等恐吓未成年人涉案,且要求必须对“案件”保密,不得告诉包括家长在内的任何人,否则就将全家人抓捕。在这些恐吓下,不辨真伪的孩子只好用父母手机给对方转账来“证明清白”。


三、冒充熟人借钱

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安全意识较为薄弱,导致QQ或微信号被盗,有的甚至还会直接授权他人登录。诈骗分子利用这个机会,用当事人名义四处借钱,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时诈骗。


四、虚假购物线下付款

诈骗分子利用微信、QQ、小红书等社交软件,发布大量虚假广告,通过精美的图片与文字包装,以低价诱惑未成年人通过线下商议直接付款购物,导致被骗。


五、网络追星诱惑

诈骗分子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的明星粉丝群,以获取明星签名或礼物为诱饵,以打榜、刷礼物、募捐等名义引导未成年人转账或陷入“刷单”陷阱。


六、其他诈骗形式

02

电信诈骗防骗指南

要有反诈意识:对于任何人,尤其是陌生人,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,遇人遇事,应有清醒的认识,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,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、盲从。要懂得调查和思考,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。


接到类似要钱、转账的信息及电话务必要提高警惕、有防诈意识,切记“不听、不信、不汇款”,一定要及时与学校、孩子直接联系、亲自核实。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、诈骗手段要谨言慎行。


切忌贪小便宜: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、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,不要轻信,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,以免上当受骗。


注意保护个人隐私: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,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。



03

牢记四要,四不要


四要

1、转账前要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。

2、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,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。

3、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。

4、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。


四不要

1、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。

2、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、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。

3、不要点击不明链接。

4、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







菏泽市委网信办©版权所有 举报热线:0530-5310390    举报邮箱:hzswxfwzx@163.com
  • 菏泽网信
    菏泽网信
  • 菏泽网信微博
  • 菏泽网信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