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要闻

  • 今日辟谣(2023年10月26日)

    2023年10月26日  谣言:天津出现肺吸虫病例已致数百人感染?  真相:近日,网上流传“天津出现一种新型...

    查看详情 2023.10.27
  • 今日辟谣(2023年10月25日)

    2023年10月25日  谣言:深圳地铁4号线高架桥衔接处出现裂缝?  真相:近期,有网民发布信息称,深圳地铁...

    查看详情 2023.10.26
  • 今日辟谣(2023年10月24日)

    2023年10月24日  谣言:保定化粪池爆炸致1死5重伤30轻伤?  真相:近日,有网民在微信群内发布“保定市...

    查看详情 2023.10.25
  • 今日辟谣(2023年10月23日)

    2023年10月23日  谣言:长沙交警执法时推倒电动车?  真相:近日,一段“长沙交警执法时推倒电动车”的...

    查看详情 2023.10.24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> 今日辟谣

    今日辟谣(2024年8月8日)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8-09

    2024年8月8日


      谣言: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山洪灾害致三十多人失联?

      真相:近日,有网民发视频称,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一起严重的山洪灾害,目前已有三十多人失联。经当地网信部门核实,芦山县近日未发生山洪灾害,也无人员失联等情况。请广大网民从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,对于网络来源不明信息,不得随意转发或发布。(来源: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、芦山融视听)











      科普:立秋后,这些养生误区请“绕行”

      详情:秋季养生究竟该怎么“养”为宜?下面盘点常见秋季养生误区,一起科学健康养生。

      误区一:“春捂秋冻”强体质?

      真相: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,老年人、儿童、心脑血管病患者、慢性肾病、胃病患者不宜“冻”,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“冻”得适度。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,不用过早穿得太厚实,适度即可。

      误区二:“贴秋膘”好过冬?

      真相: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,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、蛋白质和营养。对于老年人、儿童、胃火旺或肥胖者,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,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,否则容易“上火”或积食造成消化不良。

     误区三:秋季进补多多益善?

     真相:适当进补有益健康,但不可滥补,忌以药代食。药补不如食补。“多吃补药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”是不科学的,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。选择食品、药品前,可向专业医师咨询,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,否则适得其反。

      误区四:防止秋燥多喝白开水?

      真相:对付“秋燥”最简单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“喝水”。但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,会给肾脏带来负担,使身体受到危害。喝水要遵循“少量多次”原则:每次以100—150毫升为宜,间隔时间为半小时左右,每日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500—1700毫升。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加解渴,也有利于人体吸收。

     误区五:降温后仍可以长时间使用空调?

      真相:夏末初秋,天气仍然较热,有些地区还在使用空调。其实立秋以后,早晚天气偏凉,空调开的时间不宜过长,夜里温度要把控,这样既可降温祛暑,又可预防“空调病”。有慢性病,如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,以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,不宜多开空调。(来源: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)







      提示:上海属地多平台集中整治体育“饭圈”乱象,6000多个违规账号被处置

      详情: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,中国体育健儿在竞技场上挥洒汗水、全力拼搏,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比赛,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体育精神,为国家争光添彩。但也有网民无底线炒作,发表拉踩引战言论,恶意攻击、刷量控评,严重破坏网上健康、和谐的观赛氛围。

      为加强网上体育“饭圈”问题整治,上海市委网信部门在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下,指导属地重点网站平台主动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加强巡查清理力度,防止赛场外噪音杂音滋扰中国运动员正常比赛,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。截至8月6日,小红书、哔哩哔哩、虎扑、咪咕视频等平台共清理相关违规信息9.6万余条,删除违规互动信息近80万条,下线违规话题100余个,并对6000余个违规账号予以阶梯封禁、永久禁言等处置。在此,网信部门呼吁广大网民文明观赛、理性发言,自觉抵制体育“饭圈化”乱象。(来源:网信上海)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菏泽市委网信办©版权所有 举报热线:0530-5310390    举报邮箱:hzswxfwzx@163.com
  • 菏泽网信
    菏泽网信
  • 菏泽网信微博
  • 菏泽网信微博